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各界導報推出“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專欄,聚焦省屬企業創新實踐,展示“十四五”時期陜西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就。
從強到韌寶鈦集團緊抓創新“牛鼻子”讓鈦更“好用”
秦嶺腳下、渭水河畔,誕生于1965年的寶鈦集團擁有諸多耀眼光環:我國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的鈦及鈦合金研發制造企業,鈦材產量世界第一,綜合實力居全球鈦行業前三位,摘得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工業大獎”,屬行業唯一。從創業成長到跨越發展,從產線升級到技術更新,這家老牌國企的崛起脈絡始終與我國鈦工業發展進程緊緊相連、同頻共振,有力支撐“大國重器”,多元衍生“品質新寵”,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深耕鈦及鈦合金賽道,錨定“建成世界一流專業領軍企業”目標搏浪新藍海。
鍛長板鞏固市場優勢
鈦,有“太空金屬”“海洋金屬”“未來金屬”之稱,這有賴于它的卓越特性——比強度高、抗腐蝕能力強、密度低、耐高溫、親生物,可作為優質輕型高強耐蝕結構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和重要的生物工程材料。不論是航空航天、深海探測、醫療植入等“高精尖”領域,還是手機、茶杯、釣魚竿等“小而美”產品,鈦及鈦合金的應用場景正不斷解鎖。追溯產業鏈條,這在寶鈦工業園有更為直觀的印證。“我們擁有國內第一條鈦及鈦合金專用拋丸酸洗生產線。”順著寶鈦集團板帶材料分公司職工劉明明手指的方向,全封閉酸洗機組正有序運轉,把表面處理光亮、均衡的鈦材板卷送往下一道工序。“酸洗帶材表面均勻度好、控制精度高、生產效率高、智能化程度好。”劉明明進一步介紹,眼下正在不斷擴容的在線監測系統還將進一步優化鈦帶材料前期處理工序。“通過量的積累豐富圖片信息樣本,將板帶材表面缺陷類型集成到數據庫,經嚴格產品標準比對,大幅提高坯料處理品質,相當于在轉序前做了一次‘全身體檢’。”應用端的復雜工況對材料性能提出極致要求,推動鈦合金技術持續突破,而市場是檢驗產品競爭力的試金石。寶鈦集團銷售部主任邵軍舉例說:“比如,手機中框用到鈦材,可以兼具輕盈與堅固的特性,能顯著提升握持手感與耐用性。另外,像折疊屏手機襯底材料,既要考量質量和厚度,又需具有高平整度、高光潔度,且導電導磁性能相對較弱,那么在諸多苛刻條件‘過篩’中,鈦材成為理想之選。”一張“十四五”以來的銷售成績單勾勒出寶鈦集團聚焦鈦產業“多點開花”的業務版圖。——在高端市場,緊跟國家產業政策,堅持科研與營銷雙向驅動,推進前端應用驗證與產業鏈協同開發,持續深化與相關行業重點企業的戰略合作,行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深度融入國家高端制造供應鏈體系,實現從“材料供應商”向“綜合解決方案提供者”的戰略轉型。——在民用市場,板帶箔、管材及鑄件產品均有突破,成功實現離子膜電解槽鎳板國產化、塔盤鋯板行業首用、首件鈦合金攪拌軸交付、超薄筆記本鈦材批量供應等。——在外貿市場,全面融入全球航空供應鏈,與波音、空客、賽峰等頭部客戶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成功開拓土耳其、巴西等新興航空市場。此外,寶鈦集團持續深化在能源和3C等領域的全球布局,填補多項國內鈦材出口市場空白。目前,業務已覆蓋全球近50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化進程不斷提速。
補短板提高產業韌性
60年發展歷程中,寶鈦集團既有助力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第一顆軟著陸衛星順利返回地面的榮耀,也有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以鈦及鈦合金為主專業化稀有金屬生產科研基地的驕傲。進入新時代,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寶鈦集團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2024年,寶鈦集團主要指標逆勢增長,鈦產品產量首次突破4萬噸,穩居世界第一;利潤同比增長11.46%,創下歷史最好水平。在寶鈦集團副總工程師、研究院院長張平輝看來,持續給科技創新做“加法”,是企業鞏固傳統優勢、不斷塑造新優勢的內核。“目前,我們擁有從海綿鈦到鈦制品的完整產業鏈,建立了海綿鈦、熔鑄、鍛造、板材、帶材、無縫管、焊管、棒絲材、鑄造、原料處理十大生產系統。未來還將繼續增加產業鏈寬度,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工序,并通過工藝改進、流程優化等方式降成本、降能耗。”《2024年中國鈦工業發展報告》指出,全球鈦產業正從“效率優先”轉向“安全優先”,技術自主、資源多元化、區域協同成為我國鈦工業發展關鍵。以創新之姿回應時代命題,“十四五”以來,寶鈦集團踏出一串串堅實足跡:650℃高溫鈦合金工程化系列關鍵技術實現突破,自主設計研制的15噸級大型真空電子束熔煉爐實現國產化替代;航空用鈦合金薄壁型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成功研制出單重和長度均創國內之最的8.7噸1000Mpa級高強高韌鈦合金板材;成功軋制出國內首創的電子領域專用高強度超薄鈦合金箔材,突破多種截面形狀、多鈦合金牌號薄壁型材技術難題;突破多牌號高性能寬幅鎳基合金板材、帶卷技術工藝……
鑄新板激活發展動能
工信部發布的《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24年版)》,明確將高承壓耐低溫鈦合金鑄件、大型薄壁耐高溫鈦合金鑄件等精密鈦合金材料納入先進有色金屬目錄,直接推動航空航天、高端裝備領域的鈦加工材需求升級,引導企業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將自主創新與產業需求深度耦合,持續提升“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的定力與能力,寶鈦集團正積極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由于鈦合金的物理特性,其加工過程要求復雜,使加工更具難度。”寶鈦集團板帶材料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娟麗介紹說,由于鈦合金的熱導率低、變形抗力大,存在軋制脫屑現象,加工過程中必須在潤滑、除油、退火、拉矯等環節做到精益求精、毫厘不差。“經過多年攻堅克難,現有產線可生產厚度0.05到12毫米全系列鈦、鎳、鋯及其合金帶箔材。”應對鈦行業供給、需求、價格和競爭之變,要想在“驚濤駭浪”中保持領先地位,實現更大的宏偉目標,就必須不斷拓展經營思路,緊跟技術發展趨勢,注重產品和服務質量。當前,寶鈦集團的新產業板塊在改革浪潮中應勢而動、順勢而上。在鎳基合金方面,實現寬幅薄板的穩定生產,推動高耐蝕板材全面國產化,產品成功進入核電、石化及采油裝備供應鏈。復合板產品突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鈦鋼、鋯鋼批量供貨濕法冶金項目,并進入國際企業供應鏈體系。寬厚板產品成功攻克超細晶粒鋯板、深海耐壓鈦合金等關鍵技術,廣泛應用于核電與深海裝備領域。同時,還積極拓展銅箔設備、大規格陰極輥部件及中間合金等多類產品,完成高端鈦合金材料替代,并在環保與新能源領域成功開發MVR廢水處理、熱等靜壓設備及鉬鑭合金繼電器等新興應用。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寶鈦集團正圍繞“1345”發展行動綱領,擁抱變革、迎接挑戰,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答卷。